塞尼卡和口蹄疫的区别在哪儿?
过去,猪水疱性病变一直被认为是由以下四种病原之一引起,它们分别是口蹄疫病毒(FMD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猪水疱病病毒(SVDV)和猪水疱疹病毒(VESV)。尤其是口蹄疫病毒,由于其传播范围十分广,引起的疫情非常多,是引起猪水疱性病症的最主要病原。在我国临床上发现的猪水疱性病例检测结果基本都是口蹄疫。因此,猪场兽医人员只要看到水疱性病变就认为是口蹄疫。近年检测到一种新的可引起猪水疱性病变的病原——塞尼卡病毒(SVA)。那么口蹄疫和塞尼卡的区别都有哪些呢?
口蹄疫VS塞尼卡
01、基因组的比较
口蹄疫病毒和塞尼卡病毒的基因组机构均为典型的L-4-3-4结构,基因含 1 个开放阅读框(ORF),P1 基因区域主要编码 4 个结构蛋白(VP4、VP2、VP3 和 VP1),形成病毒的核衣壳,而P2和P3基因区域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2A、2B、2C、3A、3B、3C和3D)。
02、病毒结构的比较
口蹄疫
塞尼卡
口蹄疫病毒和塞尼卡病毒结构相似,均为二十面体结构;
口蹄疫病毒直径约23-25nm,无囊膜;
塞尼卡病毒直径约30nm,无囊膜。
3、血清型的比较
口蹄疫(七个血清型)
塞尼卡(只有一个)
口蹄疫有七个血清型(O型、A型、亚洲1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各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
塞尼卡只有一个血清型(A型)。
4、流行情况比较
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塞尼卡的流行特点
口蹄疫全世界流行,中国目前主要流行O型和A型,以O型为主;
塞尼卡只在个别国家流行,如美国、加拿大、巴西、中国等。
5、临床症状比较
塞尼卡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等引起水疱性损伤的疫病几乎完全相同,如口鼻和蹄部出现水疱、发热、厌食、跛行以及仔猪腹泻病死等,但是与口蹄疫相比,塞尼卡引起的临床症状较轻微。
塞尼卡症状
口蹄疫症状
6、防控策略
塞尼卡病是一种新出现的动物传染病,尚未纳入OIE的必须报告动物疫病名录。对我国而言,它是一种外来病,可能由引种引入我国,存在逐渐传开的危险。从以下方面做好塞尼卡的防控:
1、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传入该病,尤其要防止外来人员进入猪场,拉猪车辆一定要做好严格的消毒。
2、实行自繁自养,必须时尽量少引种。
3、一旦发现水疱性病例,必须按照口蹄疫的防控标准立即引起重视,确实为塞尼卡病后对病猪要严格控制,防止疫情外传。
4、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减少经济损失,对发病猪可注射抗生素以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促进猪体康复。
口蹄疫的防控除了做好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要做好疫苗免疫工作。
口蹄疫建议免疫程序
- 标签
塞尼卡和口蹄疫的区别,塞尼卡,口蹄疫

想找工作或者招人的养猪朋友请添加以下猪小聘助手的微信号:
猪小聘:472451128
徐记者:LY15573164112
张记者:zhping18974858373
甘记者:zhupinhui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