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三届(2015)中国猪业发展大会在重庆隆重举行,DDC技术服务部刘峰和万锐精心整理了大会的听课笔记,这些听课笔记我们将从今天开始持续分享给朋友们,接下来首先为大家分享听课笔记第一部分。笔记未经报告者本人审阅,有所疏漏在所难免,转载或分享请标明出处。
1985年--2000年,猪肉大幅下降,降低20%,禽肉明显增加,提高了11%,牛羊肉小幅增长,提高了7%。2000年以来,猪肉缓慢下降,禽肉稳步增长,达到20%,牛羊肉基本稳定在13%左右。
2000--2014年,生猪年出栏由51862万头增至73510万头,增长41.7%,年平均增长2.5%。猪肉产量有4238万吨增至5671万吨。增长33.8%,年均增长2.1%。
2013年生猪规模,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占了41%,与2007年相比,比重提高19%。
1.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规模标准: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生猪额度:单场50-100万元。资金用途:支持圈舍改造和标准化生产等。补贴形式:以奖代补。2014年总资金达到9亿元(含生猪、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
2.生猪良种补贴。工作目标:提高良种使用水平,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施范围:全国28个项目省。补贴标准: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使用4份优质猪精液,每份补贴10元。 2014年项目资金6.6亿元。
3.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生产积极性,2014年奖励资金35亿元,奖励大县560个[阅读原文]
1.丹麦食品安全--从农场到餐桌猪肉品质的全程控制
2.环保饲料与低碳养猪
3.中国养猪业症结与破解之道
4.中国猪业的时代与趋势
5.综合利用好外来种猪的亮点建议
6.高效管理使猪场达到更好的生产力
7.最优化的粪便处理方案
丹麦畜禽下列疾病已经没有了:口蹄疫(1983)、牛瘟(1782)、牛传染性胸膜肺炎(1886)、蓝舌病(2008)、绵阳痘和山羊痘(1879)、古典猪瘟(1933)、高致病性禽流感(2006)、鸡新城疫(2005)。而水泡性口炎、猪水疱病、小反刍兽疫、结节性皮炎、里夫特裂谷热、非洲马瘟、非洲猪瘟从来没出现过。
丹麦兽医法规:所有猪群兽医都要进行健康控制,只有执业兽医才能开抗生素,并要告知农场主停药时间。从2000年开始,为了停止抗生素使用的增加,不允许兽医销售药物,所有药物都通过药房销售。
氟醛诺酮类药物限制使用,针对食用动物,只有在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其它抗生素对该感染有效时,才可使用。
头孢菌素自2010年7月1日起,自愿在养猪生产中停止使用。
美国人口占世界5%,碳排放是全球19%,中国人口占世界22%,碳排放占世界26%,人均是美国的1/3。
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分别达到25%,占农业源的95%、78%。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减少粪尿污染的途径:1.由饲料配方减少排污量约可减少15-30% 2.由畜牧设计减少排污量约可减少10-20% 3.由管理改善排污量约可减少10-25%。
目前环保饲料的发展方向:植酸酶的利用、低蛋白高氨基酸配方、净能配方、提升免疫力的配方、抗生素取代、除臭配方、控制污染的配方、高效配方。
环保型饲料的条件:1.符合高效饲料标准 2.排磷量比传统少50%(正确使用植酸酶)3.排氮量比传统少30%(蛋白少3%) 4.排泄量比传统少20%(消化率增4%) 5.铜锌含量比国家标准低20% 6.重金属符合国家标准(Pb、As、Cr、Ag) 6.农药、二噁英、杀虫剂零残留 7.抗生素、抗菌剂零残留 8.免疫营养剂正确使用 9.含盐量低于0.4%。
中国经过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快速污染、恶心竞争。而今,健康之路、理性之路、环保之路正走向新机遇、新挑战。[阅读原文]
1.疫苗质量控制与规模化猪场疫苗合理使用
2.幸福的猪,快乐的养猪人: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
3.提高猪群生产力—从稳定猪群健康水平开始
4.如何持续降低养猪饲养成本—营养精细化管理
对于猪场是否需要使用蓝耳疫苗?是各专家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虽然猪场本身是没有蓝耳病毒的,发病猪场都是受到外源细菌的感染。而蓝而病毒是属于风媒介病毒,就我们目前的养殖环境及养殖密度来看,只要周边有猪场感染了蓝耳病,那你肯定逃不掉,所以只能说,运气好就没有事,运气不好就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接种蓝耳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疫苗毒株安全与效力关系:
安全性好的疫苗其有效性就差,而安全性稍差的其有效性就非常高。一般我们选择病毒效价7.5TCID50/ml(log10),发病率为10%,死亡率为0,保护率为85%。
蓝耳TJM-F92疫苗在各种年龄猪均可安全使用,对怀孕期母猪、种公猪也能安全使用。疫苗病毒血症时间短,水平传播感染能力弱,超剂量10头份以上使用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蓝耳病免疫抗体评价:
试剂盒抗体检测N抗体,抗体水平高低与保护力缺乏相关性 2. TJM-F92疫苗免疫后,N抗体S/P值低于2,或部分猪检测不到抗体,如果S/P高于2.5,怀疑野毒感染,配合野毒分离鉴定TJM-F92疫苗免疫后,中和抗体一般在免疫后6周出现,8-10周达到高峰。
蓝耳疫苗质量控制:最小免疫剂量 104.5 TCID50 /头份,质量标准≥105 TCID50 /头份,配苗时按106.2TCID50 /头份,冻干会损失100.5 TCID50 /头份,保护期损失100.7 TCID50 /头份。[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