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猪瘟、疫病检测等研究有何最新进展?专家组团放送干货!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无论是饲养量,还是猪肉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居民肉食消费约65%来源于猪,仅生猪养殖、屠宰和猪肉制品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养猪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具有“无猪不稳,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
然而目前中国生猪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繁殖育种、饲料营养、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等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我国动物传染病引起动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400亿元以上,引起饲料、药物、人工浪费等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甚至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疫病防控是养猪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11月18-19日,由猪场动力网、哼哼会主办、湖南国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岸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二届全国动物疫病监控高峰论坛暨高效养猪生产分享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现场云集国内顶尖专家、企业代表、猪场老板共400余人。疾病防控、流行病学研究成为本次会议的讨论焦点。
会议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发表致辞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总工程师邱伯根发表致辞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胡文强发表致辞
以下为本次研讨会专家讲课精选笔记: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何启盖:猪流行性腹泻综合控制技术——兼谈如何切断PEDV传播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急性、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所有年龄段的猪都易感。新生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接近100%。临床上以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原因主要为温度变化大、生物安全差、边建设边投产。
全球的PEDV以变异毒株为主,其中不同毒株间S基因的突变、缺失和插入是PEDV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PEDV在猪场的传播在排毒期5-6天达到高峰,14-28天仍持续排毒。传播途径主要有饲料传播和运输工具的传播。
做好产房的消毒程序非常重要:
1、 除去保温箱和料槽等用具
2、 清扫粪便、饲料残渣和其他脏物,表面喷水。
3、 用含有清洁剂的水冲洗,高压冲洗,30-60分钟。
4、 清水冲洗,干燥
5、 喷洒消毒剂,干燥
6、 空栏5-7天
7、 可能时,进猪前1天,再消毒1次。
免疫:
1、 灭活疫苗:母猪免疫每年11-12月,接种TGE-PED二联灭活苗(已经上市了新毒株灭活疫苗);预防:初产母猪一定要完成两次免疫。发病时,全群母猪均接种。随后跟胎免疫。
2、 TGE-PED-PORV三联活疫苗:剂量一定要足够;注意免疫保护期。
结论:
针对病毒性腹泻:
1、 加强饲养环节的科学管理;重点是温度稳定;母猪要产生优秀质量的乳汁(肠道健康是根本)。
2、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以切断传播链条,防止病原传入和在猪场内传播。
3、 预防:免疫重点在后备母猪;妊娠后期所有母猪使用微生态制剂。
4、 在发病时,全部母猪群同时紧急接种。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仇华吉:基于监测的猪瘟防控和净化策略
猪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须申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将其列入5中优先防治的一类动物传染病。
猪瘟病毒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北美、澳洲和大部分欧洲国家成功消灭了猪瘟,但欧洲个别地区、中南美洲及亚洲仍属于猪瘟流行区,其中老疫区亚洲由于控制措施不力,疫情仍然较重。
我国猪瘟的流行概况如下:
猪瘟的检测方法:
确定猪瘟野毒感染风险以及采取的措施
我国猪病防控的关键——净化
金梅林:猪细菌病诊断与防治策略
我国疫病防控难点和重点:
1、 发病呈非典型化,隐形感染、持续感染
2、 病原体变异频繁,免疫预防困难
3、 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
4、 免疫抑制病危害加大
5、 耐药性日益严重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
抗生素的贡献:
1、 多种传染病得到控制
2、 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
3、 抗菌消炎的作用
抗生素的危害:
1、 抗药性(Resistant)
2、 微生物再猖獗(Resurgent)
3、 兽药残留(Residue)
兽药残留及其危害:
1、 一般急、慢性毒性。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氨基糖苷类有较强的肾毒性等;
2、 特殊毒性。许多兽药具有致畸、致突变或致癌作用。如激素、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
3、 激素样作用。将雌激素或同化激素用作畜禽的促生长剂吃入含这类药物产品,能干扰人的正常激素;
4、 过敏反应。许多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具有抗原性,可引起人们的过敏反应,带来严重的后果;
5、 对人类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由抗菌药残留的动物食品,对人类胃肠道的正常菌群产生不良影响;
6、 造成人类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抗菌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可能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病是危害养猪业第一大细菌性传染病,关于猪链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1、 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表明猪链球菌耐药机制主要存在靶点改变,外排效应及基因介导靶点保护3类机制。
2、 同时发现,基因的水平转移对于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有重要影响。
对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还发现,细菌之间能通过转移元件发生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
猪丹毒:
猪丹毒“旧病新发”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1、 猪丹毒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猪瘟、猪肺疫并称为我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流行于我国各地。
2、 近年来猪丹毒开始在我国西南地区流行,然后席卷全国,呈爆发趋势,给养猪业带来重创。
3、 猪丹毒的再次来袭给我们敲响警钟,提示该病可能再次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及时追踪并加强其监测和防控迫在眉睫。
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喻正军:母仔同防,母仔同治——脐带血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发生腹泻疫情和繁殖障碍疫情的猪场进行脐带血检测,发现圆环病毒和蓝耳病毒扮演着重要角色。说明圆环病毒和蓝耳病依然是当前猪场重点防控疫病。
目前猪场对实验室检测方法当前的误区有以下3点:
1、 血清学检测方法:目前主要作为免疫程序的优化和调整的依据,且部分认为临床意义不大。作为部分疾病的诊断方法被应用(如:蓝耳病毒)。
2、 病原学检测方法:疾病的确认,目前主要作为临床诊断结果的实验室验证。
3、 血常规检测:在猪场临床几乎没有使用。
脐带血检测技术:依托实验室检测技术为手段,系统、全面地分析仔猪脐带血中病原(病毒和寄生虫)、毒素(内毒素和霉菌毒素)和血常规等相关指标,结合临床症状、现场管理和本地地区疫情等,为猪场提供疾病预警、评估和防控综合技术。
脐带作为连接母体和子体的纽带,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脐带血检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1、 疾病诊断与防控:
A、 快速、准确、全面确定产房仔猪腹泻病因
B、 解决规模化猪场八字脚、抖抖病、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等繁殖障碍问题
2、 疾病预警:对猪群的疾病预警和预测,可提前3-5个月
3、 疾病净化:用于重大疫病净化,如:伪狂犬和猪瘟等,无应激,操作简单
4、 评估与筛选疫苗:准确、直接、有效评价圆环、细小等疫苗的临床效果
5、 评估猪群健康:可同时评估母猪、仔猪的健康状况
6、 超早期引种
7、 检测内毒素含量和评估防控内毒素药物效果
8、 检测霉菌毒素含量和评估防控霉菌毒素药物效果